了解成考了解成考 报名流程报名流程 加分政策加分政策 真题汇总 10-23年真题汇总 成考办电话成考办电话

咨询热线

15755063059 (点击在线咨询)
首页 > 考试安排 >

2021年安徽成考专升本《语文》议论文练习题(一)

时间:2020-12-22 16:36:42 作者:储老师

1[.单选题]下列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?()。

A.李白

B.辛弃疾

C.王安石

D.白居易

[答案]C


2[.单选题]王安石的《答司马谏议书》是一篇什么体的驳论文?()。

A.奏疏

B.书信

C.辞赋

D.小说

[答案]B


3[.单选题]《答司马谏议书》的总体行文风格是()。

A.慷慨激昂

B.平易质朴

C.含蓄委婉

D.刚柔相济

[答案]D


4[.单选题]在《答司马谏议书》中,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“征利”的观点时,所持的理论依据是()。

A.“受命于人主”

B.“举先王之政”

C.“为天下理财”

D.“度义而后动”

[答案]C


5[.单选题]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所采取的主要驳论角度是()。

A.驳斥论点

B.驳斥论据

C.驳斥论证

D.驳斥态度

[答案]A


6[.单选题]王安石在《答司马谏议书》中,用“盘庚之迁”的典故,主要是为了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的()。

A.侵官

B.拒谏

C.致怨

D.征利

[答案]C


7[.单选题]《答司马谏议书》的写作背景是()。

A.王叔文变法

B.王安石变法

C.戊戌变法

D.诗文革新

[答案]B


8[.单选题]主张文章应该“有补于世”、“以适用为本”的作家是()。

A.柳宗元

B.韩愈

C.王安石

D.欧阳修

[答案]C


9[.问答题]阅读下面一段课文,回答下列问题:

昨日蒙教,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,而议事每不合,所操之术多异故也。虽欲强聒,终必不蒙见察,故略上报,不复——自辩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,于反复不宜卤莽,故今具道所以,冀君实或见恕也。

(1)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。

聒:

见:

视遇:

(2)将“故今具道所以,冀君实或见恕”译成现代汉语。

(3)将“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”译成现代汉语。

[答案](1)聒:声音嘈杂。见:被。视遇:看待。

(2)所以现在详细地阐述事情的缘由,希望或许得到您的原谅。

(3)这是因为我们在治国的根本方法上存在着很多差异。


10[.问答题]阅读下面一段课文,回答下列问题:

盖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,名实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今君实所以见教者,以为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,以致天下怨谤也。某则以谓:受命于人主,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,以授之于有司,不为侵官;举先王之政,以兴利除弊,不为生事;为天下理财,不为征利;辟邪说,难壬人,不为拒谏。至于怨诽之多,则固前知其如此也。

(1)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。

举:

辟:

壬:

(2)将“今君实所以见教者”译成现代汉语,并回答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一共有几条?

(3)将“至于怨诽之多,则固前知其如此也”译成现代汉语。

(4)作者立论的原则是什么?

(5)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驳论方法。

[答案](1)举:称举,宣扬。辟:排斥,抨击。壬:同“任”,指花言巧语。

(2)这次您用来指教我的。

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一共有五条: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、致怨。

(3)至于招来很多怨恨诽谤,那是本来就预料到会这样的。

(4)总的立论原则是名实相符,而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。

(5)作者采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,对司马光的五点指责一一给予了反驳。


11[.问答题]阅读下面一段课文,回答下列问题:

人习于苟且非一日,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、同俗自媚于众为善。上乃欲变此,而某不量敌之众寡,欲出力助上以抗之,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!盘庚之迁,胥怨者民也,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。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;度义而后动,是而不见可悔故也。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,未能助上大有为,以膏泽斯民,则某知罪矣;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,守前所为而已,则非某之所敢知。

(1)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。

胥:

膏泽:

事:

(2)将“人习于苟且非一日”译成现代汉语。

(3)将“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、同俗自媚于众为善”译成现代汉语。

(4)将“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”译成现代汉语,并说明作者用“盘庚之迁”说明什么问题?

(5)在这段文字中,作者反驳了什么观点?

(6)划分这一段文字的层次结构。

[答案](1)胥:与,相与。膏泽:作动词用,给予恩惠。事:用作动词,做的意思。

(2)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日子不是了。

(3)士大夫多把不关心大事、附和世俗、讨好众人作为美德。

(4)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了他的计划。

作者用“盘庚之迁”表明自己不会因为“怨诽之多”而改变变法的决心。

(5)反驳“天下怨谤”的观点。

(6)此段文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:个层次到“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”,分析怨谤产生的原因;第二个层次借“盘庚之迁”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决心。

声明:
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
(二)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。

考试提醒

预报名进行中

微信公众号

考生交流群

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、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、解答。
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、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、解答。

备考资料免费领取

报名层次:
所报专业:
姓       名:
电       话:

我已阅读并同意 《用户协议》《隐私政策》

微信公众号

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“免费资料”即可获取!

在线咨询

在线咨询

APP下载

APP
下载

联系微信
联系
微信
扫描二维码
扫描
二维码
反馈建议
反馈
建议
回到顶部
回到
顶部
APP下载
微信客服
微信交流群